“传统前列腺癌筛查主要依赖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然而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不足,当PSA介于4~10ng/ml时,中国人群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约25%,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有创穿刺操作。”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薛蔚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其团队陆续推进的研究就是增加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抽血或者验尿即可更精准检测前列腺癌,尽量避免不必要穿刺检查。
薛蔚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叶坚教授团队、金成副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表面增强拉曼分子组学技术,实现了超灵敏、多指标、可重复的代谢表型检测以及前列腺癌的精确诊断。该成果5月21日发布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
在精准诊断的同时,薛蔚教授率领团队建立前列腺癌个性化治疗新模式,包括改进机器人手术及相关设备。受访者供图
“目前传统影像学手段无法发现前列腺癌早期微小转移灶,无法为生化复发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准确定位诊断。”在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中,引入了表面增强拉曼分子组学技术(SERSome),采集病人血液样本,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达到82.35%,显著优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3.23%,并预测了组织水平的病理恶性程度,这一技术大幅提高了前列腺液中代谢组分的检测特异性,目前已在全国18家大型医院推广应用。该方法的样本需求量小,测试速度快,成本低,有望在未来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有创组织活检。
“实现前列腺癌组织水平的快速诊断,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列腺癌局灶治疗术中,对于提高穿刺阳性率,提升局灶肿瘤消融效果均有重要意义。”薛蔚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联合开发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的受激拉曼散射(SRS)前列腺癌病理成像系统,可以提供新鲜前列腺组织的快速病理学图像,实现了对前列腺癌的快速诊断。
薛蔚介绍,
液态活检可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 DNA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来研究肿瘤的分子特征。其在国际上首次应用液态活检方法描绘了我国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组学图谱,并发现了我国前列腺癌患者以CDK12基因突变为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依据患者的突变特征进行精准治疗,
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由28%提升至65%,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平均延长半年以上。此外,薛蔚建立前列腺癌个性化治疗新模式,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等。